前言:近日,张家港市中医医院何惠民老主任赴南京参加了朱秉宜教授学术思想研讨大会暨祝贺朱秉宜教授九十寿辰大会。作为朱秉宜教授的大弟子,何老在大会上发了言,回眸43年的从医路,何老感慨万千。
下面是何老的从医感悟。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经从事医疗行业43年。在这漫长的从医生涯中,有苦有甜,有挑战也有机遇。但每每看到患者们一身轻松的从医院走出来,全身的疲惫感就消失不见,每每听到患者们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支持,那份从医的荣誉感就油然而生。
作为一名医生,最重要的就是从患者出发,想患者之所想。疾病对所有人都是不幸的,尤其对收入较低且常年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是雪上加霜,这就要求我们医生不得不从人格、医德的角度考虑为病人省钱。
还记得,曾有一个糖尿病患者跟我差不多年纪,患有慢性结肠炎,并常年出虚汗,从与他的沟通中,得知他的家庭情况后,我让患者去市场上买牡蛎,告知患者,牡蛎壳可以煎煮熬水治疗出虚汗症状,反复使用1周,每次5到10枚即可,目前患者肠道疾病基本痊愈,2-3月来复诊1次,患者告诉我这个方法非常管用还省钱。讲这个案例,其实就是希望从医者,要做一个为患者精打细算的医生。
做一个医生很难,做一个好的医生更难,做一个既具备专业素养和熟练技能,又能为患者们解除痛苦的好医生更是难上加难。幸运的是,我曾师从肛肠专家朱秉宜教授,跟随他的步伐,不断的提升专业技能,不断拓展眼界和思维,不断了解从医的意义和使命,不断积累经验创造价值。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必躬行。”在同朱秉宜教授学习的那些日子中,我曾深深的被前辈的那份精益求精的精神和事必躬亲的态度所震撼,也曾深深的感受到的自己的不足和差距。
对于一名医生来说,单凭理论的学习远远不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并在实践中积累更加丰富的理论知识,形成一个良性学习和提升的习惯,这样才能真正获得专业技能,弥补自己的不足,逐步缩小差距,慢慢获得成长和经验。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们也奔赴在医疗前线上,他们的刻苦与努力,让我仿佛看到了当初的自己。而我也始终相信,医者要古今贯通,中西汇参,祛病除苦,以病患为中心,以技术为支持,以服务为核心,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值得患者信赖的医生!
明代斐一中的《言医·序》有这样一句话:“学不贯古今,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以衣食尔,不可做医以误世。”现代社会中,对我们从医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能够符合大众的期待,真正完成治病救人解除痛苦的使命,曾是我一度思考的问题,而从《言医·序》中,我获得了启发。医生,一辈子都应该在学习的路上,一辈子都应该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一辈子都应该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职责,一辈子都应虚怀若谷虚心求教。所谓不谋当谋之事,为医之耻。一个医生,就应该常修从医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这样兢兢业业热诚为医,才能真正的精进自己的医术,提升自己的思想观念,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给患者真正带来希望。
(何惠民,1947年生,主任中医师,曾任江苏省肛肠学会常务委员,苏州市中医学会肛肠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劳动模范。师从省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著名肛肠专家朱秉宜教授,开始从事肛肠专科,创立了张家港市中医医院肛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