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首页>员工风采>随笔

我的援疆两三事

发布时间:2019-12-12 点击量:3006

      曾在电影《芳华》里发生的事件,在偶然里悄然发生在自己的周围,没有预见,没有刻意,只是在恰巧的时间里,就这样和我相遇了。

      在我的印象中,停留在那个火红的年代,充满热血沸腾的年代,一群勇敢的人,怀抱着炙热的情感,投入到那个爱恨纠葛的日子里,充满着意气风发,充满着无限的可能,在红心的照耀下,就这样伫立在每个人的脑海里,身体里,从不曾枯萎,肆意又倔强。

      就这样,踏寻着前辈的足迹,背负起自己的行囊,把自己的青春羁绊在祖国的基石上,跟随着梦想的口号,挥手告别泪眼的家人,去向了未知的远方——新疆。

      我的时代和前辈们的时代不同,他们是一个肆意的年代,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我的时代是和谐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时代。这是两个世界,又是同一个世界,只是在空间,纬度上各自区分,同样都是容纳了所有的往来者的情绪,容纳了所有人青春的痕迹,容纳了所有人的故事。

      故事可以复杂,可以复杂成人生的纠葛,如同前辈的痕迹一样,一辈子的情份,无法忘怀,不忍放弃;故事也可以简单,简单的就是一个青春历险的故事,一份拳拳奉献的赤子情怀。或许若干年后,依然是无法忘怀,不忍放弃,但这是属于我的,属于我们的青春的记号,中流砥柱般的使命。

      南京出发的行程,4000公里的跋涉,飞机延误,夜半的疲倦并没有给我造成特别大的困扰,或许是激动,或许是期盼,亦或许是不安,就这样一点点的滋生,一点点的充溢,第一夜,无法入睡。

      人,是一个奇特的动物,越是离乡,越是思念,越是近乡,越是情怯。但,人就是这样的矛盾体,汹涌、平静都只是各自在当时的选择,不是全部,我对未知是不安的,是无法保持平衡点的,毕竟这是一个千里以外的未知,一个千里以外的不同于成长30年的环境。

      到达目的地巩留是在第二天的中午,阳光照耀着充满了暖意,沿途的向阳花,挥洒着金黄的色泽,让我忐忑的心绪逐渐的平静下来,次日就直接奔向了受援单位——巩留县人民医院。

      巩留的天空蓝的让人心醉,塞外的伊犁美的让人神迷,新疆人民的热情在我们到来之际一瞬间就引爆出来,这种心灵上的对接,对人的认同感和崇拜感,是我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从来没有体会到的,一方面让我受宠若惊,另一方面又让我不知所措。

      我的慌张来源于,我害怕我无法回报他们的热情,怕辜负大家对我的期待,怕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这是一种大义上的使命,是一种荣誉上的压力。

      就如同涓涓的溪流,润物的无声,那份情怯的不安,在盈盈一笑中,在轻声细语中,在握手的温暖中,很快的消失不见。看着新同事关切的眼神,患者期盼的神情,瞬间我就进入到了我的角色,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平常,天也一样的蓝,心也一样的安静,原来,这是我熟悉的一切都如此的相似,只是我自己没有安放好自己的心情罢了。

      突然的一瞬,就想奔出门去,大喊一声:新疆,巩留,我来了!你好吗?你们好吗?我很好啊……



      

      安定,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也是心理上在,在短短的接触后,我放清了自己的位置,理顺了工作的思路,虽然语言不通,虽然面容不同,但,这一切,并不是阻碍我的存在,来了,就要做到最好。

      巩留县医院内科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内一科,主管心血管内分泌科,另一个是内二科,主管消化呼吸科,兼顾肿瘤血透。我分配到内二科,主管消化系统,从一周来的接触来看,可以发现医院分科不明确,类似于张家港的乡镇卫生院的模式,医护人员严重不足,人才流失很严重,没有完整的临床管理制度,各自为政的现象很普遍,病人没有得到合理化的分流,这让我明确的工作的重点:完善科内分科制度,尽量做到专病专人;诊疗流程明确化,尽力按照临床路径进行系统诊治;用药合理化,杜绝重复用药,无畏用药。

      另一个方面,巩留县整个县城的内镜处于停滞状态,已经有一年左右的时间没有一例胃肠镜检查,诚然,这与人员的调动离职已经某些不可抗拒因素有关,但,现在我来了,在到达巩留的第二天马上把内镜中心的工作恢复开展,让患者不用奔波到百里之外的伊宁去做检查。

      第一次看到内镜中心的设备还是有落差的,设备上,确实与我们有差距,但整体的消毒设备,内镜配套设备还是比较齐全,没有让我太过于失落,很多工作还是马上就可以开展的,例如APC、EMR等内镜下治疗还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其中有一个让我觉得有点费解的是,当地对于内镜下活检似乎并不热衷,反而更喜欢染色处理,我不明白是观念差异还是设备限制,但对于我来说,内镜下活检是检查早癌的唯一标准,自然不能如何轻松的放过,所以,在恢复内镜工作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大力开展,内镜下活检工作,不漏诊,不误诊,发现一例早癌,拯救一个家庭。

      工作,就这样在波澜不惊中逐步开展起来,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过程,有没有伟大耀眼的光辉,只是平凡的,大家惺惺相惜的信任,互相支持,鼎力前行。

 


      日子在阳光的斑斓中过去,在微风的呢喃中过去,在树叶的黄绿变幻中过去,在我们的自行车轮轴中过去。

      三个月了,很多工作都已经安排上了正轨,查房制度、病历体系、病人交接,内镜工作都井然有序,都按着一开始的设想按部就班。

      在三个月的接触过程中,逐渐发现虽然都是祖国的一奶同胞,但确实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思想上,还是观念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特别是病人对待病情的态度,有的时候无奈的让人心疼。

      记得一次胃镜,遇到了一个小女孩,不大,14岁左右,一个人来的医院,没有家属陪伴,在老家这么大的孩子都是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而在这,确是要独立自主的一个个体。我听完她的病情描述,知道只是一个简单的胃炎,并不需要太大的干预,必要的口服用药就可以解决问题,但还是要注意平时的生活方式,问起小女孩平日的饮食习惯,小女孩告诉我,每天的午餐晚餐就是一大盆的土豆白菜之类的,加个馍,肉是偶尔才有的。听着她理所当然的描述,我突然发现我要求她规律饮食、均衡饮食、多吃鱼肉之类的建议是多么的异想天开,心疼到掉泪,这就是现实的差距,而我能做的实在是太有限了,我亦明白我来这里的原因,在那个一瞬间,只觉得肩如千斤重,我不敢奢望我能留下什么来,我能做到什么成绩和高度,只求不负如来不负卿。

      生活,就是调味品,有困难、有苦涩,可,最关键的是有希望,我在他们的眼神里看到了这种光芒,这是毫无保留的亮光,我看着,感同身受。这样的点点滴滴时刻在我病人的身边发生着,他们的努力,他们的信任就是我的职责所在,病区的病情复杂,多数并不是我的专科病人,这对我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好在,我还有一帮医疗团队兄弟,还有一个稳固而又可靠的大后方,这些,也是我信心的来源。



      塞外的江南,巩留是没有秋天的,过去了就是冬天,漫天的鹅毛大雪,室外零下十几度的寒冰,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寒冰腊月。

      牧民们这个时候也大都下山了,他们依然过的是游牧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天赶着牛羊上山,冬天赶着牛羊下山,然后才开始过起自己的冬窝子。

      来新疆之前,觉得到处都是牛羊,别的吃的可以缺,牛羊肉应该一天三餐都不少的,这是我想象中的牧民生活。来了以后才了解到,真实的生活是奶茶馕、馕奶茶,这才是他们的三餐方式。

      作为一个消化内科医生,我明白这种饮食方式非常容易导致胃病的发生,奶茶里面的酥油,对于胃粘膜起到了很大的破坏作用,他们喝奶茶是为了取得能量,山上也没有条件去找蔬菜水果,而往往放牧的羊群也并不全归自家所有,而是几家的牛羊在一起,为了一家的生计,随随便便就杀个羊之类的也是不可能会有的事情。

      牧民们这样的饮食方式造成了一个群体现象,极大部分的牧民HP都超标,而且超的非常之多,从内镜检查的大数据来说,80%以上的牧民患者都存在鸡皮样胃炎的改变,这是一个高HP的现象在胃部的表现,而杀灭HP就变成了一个重中之重,这是有效的防范或者说是减少胃癌发病率的一个捷径。

      针对这个的情况,我对科里的年轻医生连续做了几轮HP讲座,更合理化的安排HP根治方案,尽量减少牧民们的经济负担,从二周的杀菌药用量改成一周,但初起量就要求足量,在允许的范围内尽量精简化,安排对患者进行随访,因为他们生活的方式和经济的考虑,很多患者并不会来做二次复查,这就给我们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把必要的工作做到前面去,不能放一个是一个,而是来一个守一个。

      而事后的追踪复查,确实证明我们的治疗是有效的,虽然减少了一周的抗HP用量,但治愈率依然达到了85%以上。

      有的时候,我就会想,或许这种成就感才是我作为一个医生存在的意义吧。



      第一次是一个很难说明的东西,有忐忑,有欣喜,有期盼,有望而却步。

      这是我来巩留做的第一个台内镜下的治疗,虽然手术难度并不高,但我依然有些担心。

      我担心病人对手术方案的接受程度,担心术后的护理是否到位,也担心我会不会因为紧张而出现纰漏,这是我在家里很少会考虑到的问题,毕竟在家,这已经是很成熟的一个手术方案。而,这边,跟我配合的团队也只是仅仅做过了一两例,这让我有点揪心。

      这次手术的对象是一位40多岁的中年女性,患者在镜下见胃体部有多个大小不等息肉,最大约0.6*.7cm,诊断:浅表性胃炎、胃体多发息肉,病理提示:(胃体)粘膜组织慢性炎。因息肉较大,考虑到正直壮年,为家庭的主要劳力,恐发生癌变可能,所以患者要求手术治疗,并已经做好了前往伊宁的准备。

      我在明确患者的基本情况,排查是否存在手术禁忌症后和大家一起讨论后认为,病人的病灶做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的指征是明确的,对病人本身的损伤小,负担轻,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及时恢复。但因巩留地区的设备及技术人员的限制,暂时在县人民医院尚未独立开展此项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患者也有一定的思想顾虑。为了使患者更加的信服我们的技术水平及医疗团队力量,我和我的小组多次与病人交流,说明手术的流程及手术的风险,做到充分告知,确保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百分之百的信任,针对患者具有强烈的恐惧心理,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在医院的支持及麻醉科室的大力协助下,排除各种风险因素后决定在县医院实行全麻下的EMR术。

      在上午的9点30分,内镜中心的护师们做好了充分的术前准备,病人按照常规左则位躺在内镜检查台上,插镜,针对胃体后壁息肉,予以行血凝酶粘膜下注射,以圈套器套扎,切除大息肉,并以钛夹封闭创面,观察创面,未见明显活动性出血,余小息肉予以APC行电凝术,术毕,留取标本送检病理,并观察患者整体情况,待患者完全苏醒。一切都跟教科书一样按部就班,不急不慢,时间指向10点,非常圆满的完成了本次EMR手术。

      这次工作的顺利完成,不仅提升了我们整个团队的士气,也让患者得到了更大程度的便利,不用再奔波于百里之外的城市,家门口就能做到医到病除。




      病痛,往往来的时候都是突然袭击,不给你一点点的准备,如同窗外的秋天,一夜之间杨树叶子就落满一地,就和铺着的黄地毯一样,踩在上面吱呀吱呀的,冬天就这么来了。

      一向觉得很健康的我,也就如这冬天一样,早上还活蹦乱跳,到了半夜莫名其妙的就腹痛如刀绞在肆意的作祟,按照我的经验,我明白,我肯定是肾绞痛,泌尿系结石,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没想到,在新疆,也忽然遭了一罪,就那么的一瞬间,忽然就觉得悲哀起来,这种情况下我才能真正的理解到病人在举目无亲的境况下,是如何的心感绝望,悲凉异常。

      所幸的是,我还是有一个后方大家庭,鉴于自己是医疗成员,而自己又是一个从不喜麻烦别人的人,只能强忍着,一阵阵袭来的疼痛感,在不停的提醒我,过了五分钟,又过了五分钟,在床上辗转反复着,第一次觉得新疆的夜晚为什么是这么的漫长。

      疼痛这种东西,都是魔鬼,光靠毅力是没有办法一直坚持的,下床,喝水,跑动,挤压,只要能减轻一点点痛苦的法子,我都努力的尝试,只是,这个石头,是如此的顽固,并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只是在疼痛中告诉我,我一直存在,一直没有离去。

      折腾了近二个小时,我承认,我失败了,是赤裸裸的惨败,对于病痛,我放弃我的抵抗意志力,只能追求专业方面的帮助了。

      凌晨三点的夜,幽黑的怕人,路上除了偶尔闪着的警务站灯能给我些许的温暖,再也没有其他让我安心的存在。

      县城的半夜是没有出租车的,更没有所谓滴滴的存在,裹了裹我的防风衣,捂着肚子,一点点的向医院踱去,其实内心是希望能有个救护车、警察叔叔之类的能帮我一把的,而另一个方面,所谓的面子是坚决不允许我这么去做的。

      看到医院120急救灯的一刻,顿时就觉得有了支柱,有了力量,大约,绝大部分的病人跟我是一样的念头吧,这个时候,医生就是我们患者的全部,他们就是希望,就是天使。

      急诊,依然是忙忙碌碌,并不因为是夜半而冷清,这里依然每天在上演着生离死别,上演着喜怒哀乐。

急诊的医生刚好是我们科的医生,看到我的样子,很是惊讶,我很淡定的描述了我的症状,同事赶紧安排我做了急诊B超,确诊,的确是泌尿系结石所致的疼痛,病因找到,安排我进行了相应的治疗,取药,注射,观察我的反应,并不断安慰我,让我这个离家的人,真真的感到了家庭的温暖,原来,我真的不是一个人,这些可爱的人啊,其实一直都在。

      第二天,整个医疗团队都知道我的病情,对我可是一阵埋怨,怪我半夜没有敲门,怪我脸薄不该独自一个人抗,既然在一起援疆,就是一家人,就应该相互扶持。而医院的同事在听到第二天关于我病情的交班,也纷纷打电话发短息来看我,告诉我不应该不告诉他们而独自去医院,只要知会一声,哪怕半夜他们也是要来接我的。

      听着各位暖暖的话语,看着各位真挚的面容,满满的都是感动,我心里明白这就是家,这就是援疆的情怀,援疆人的爱。



Copyright © 2013 张家港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19332号-1 支持:张家港网站建设
地址: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康乐路4号(长安南路77号) 邮编:215600
电话:0512-56380999 传真:0512-56380832 邮箱:21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