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这个充满着人生百态的地方,特别是我们血透室总是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故事。
与平常一样,早早来到透析区,和我的护士们一起准备用物、上机、查机、监测生命体征、巡视.......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突然听到候诊区传来一阵吵闹声。我赶忙跑过去,发现有位女病人哭泣着,右手托着左手(左手肿的很厉害),脖子上插了一根临时导管,整个人蜷缩着,他的丈夫正在情绪激动地说着她什么,“看看你成天就知道不想活了,不想活了,我和孩子都在尽一切力量救你,你自己也要积极一点。”只见一个高大的男人正红着眼劝说着妻子,旁边的女儿已经哭成了泪人抱着自己的母亲。这个时候我让男人坐下,先冷静冷静,我查看了病历上前了解情况,此时病人情绪也稍稍稳定了一点。患者女儿说道:“我妈妈糖尿病十余年,这次突然发现肾脏衰竭必须要进行血液透析。由于长期的糖尿病,血管条件非常的差,在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做了移植血管,又插了一根管子临时透析用。”此时一旁的张阿姨一边哭泣着一边嘀咕:“我真的不想活了,我疼啊,脖子疼,手更疼,走了好几家医院都没有透析床位,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只会拖累家里人。”我叫来了主任,主任了解了情况把我叫到一边:“看看这个血管穿刺你有把握吗?”我看了看这一家人,毫不犹豫点了点头(其实心里还是有点担忧穿刺问题):“主任,交给我吧。”“张阿姨,你先不要着急,我们已经了解到你的情况,今天你先抽血化验一下传染病指标的情况,符合我们医院的要求我们就收下你,明天就可以过来透析了。”我用坚定的眼神和张阿姨进行了交流。张阿姨含着眼泪哭的更凶了,一边哭一边说:“我的手真的很疼,可以打针吗?打针是不是更疼?这个血管会不会打坏掉啊,血管坏掉了我还是要死,我害怕,我不想打针,我不想活了。”张阿姨哭的更厉害了。于是我让张阿姨先坐下,和她讲述了我们这里另一位人工血管的透析患者:“张阿姨,我们这里还有一位和你一样的人工血管的透析患者朱阿姨,她的情况比你复杂多了,现在朱阿姨的人工血管已经用了4年了,一直很顺利。张阿姨你明天做下午班透析,明天中午你早点过来我把朱阿姨介绍给你认识啊。”张阿姨半信半疑的看着我点了点头,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第二天中午张阿姨女儿带着她来到了透析室准备进行下午班透析,看到朱阿姨穿着时髦,根本就不像个长期透析的患者。朱阿姨让张阿姨要有信心,一定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就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张阿姨你今天在18号机进行血液透析,你先到床上去躺好,我们今天就准备即穿型人工血管的首次穿刺。”话音刚落张阿姨就哭了起来:“我怕疼。”我故意一边操作一边和张阿姨聊天,分散她的注意力:“张阿姨,你看看你多幸福啊,每次透析都有老公或者女儿来陪着,看他们多么在乎你哦,其他病人都很羡慕你呢,我们一定要勇敢,好不好呀。”张阿姨看了看女儿:“我对不起你们,是我拖累了你们,拖累了这个家。”女儿对妈妈说:“只要妈妈在,家就在,妈妈加油!”张阿姨在女儿和医务人员的鼓励下顺利完成了移植血管的首次穿刺。在移植血管首次透析的整个过程中我一直坐在张阿姨身边,和张阿姨以及她女儿聊了很多。
一个星期以后当我再次看到张阿姨:“张阿姨,今天是你第四次透析了,今天透析做完了我们脖子上的管子就可以拔掉了,你开心吗?”张阿姨今天露出了笑容:“谢谢你,护士长,是你们让我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气;也是你们让我珍惜身边所有对我好的人,让我找到了活下去的意义,太感谢你们了。”张阿姨一边说眼泪又在眼眶中打转,今天的眼泪是高兴,是希望。
看着张阿姨眼睛里的泪水,我才真正体会到语言沟通的意义。透析患者不同于其他病人,每周三次透析,常年往返医院,除了身体上受病痛的折磨,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透析早期会特别敏感脆弱。有时候,我们一句简短的话语,都会影响他们的喜怒悲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特别强调心理护理的原因,同时也是叙事护理的意义,“叙事护理强调的不是技术,而是态度,只有生命才能进入生命,只有灵魂才能与灵魂交流”。
做个有温度的护士,并将这个角色赋予灵魂,去和病人共同思考生命,让病人感受护理的温度。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改变疾病的结局,但我们可以陪着患者,改变他们面对疾病的态度。护士是陪伴患者走夜路的人,我们虽然不能改变夜的黑,但我们的陪伴可以增加患者走过夜路的勇气。